1958年6月15日,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寶鳳段開工建設,從此,電氣化鐵路建設者胸懷產業報國的初心、肩負交通強國的使命,櫛風沐雨、南征北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神州大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樹立了一座又一座豐碑。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誕生于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開工之時,成長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崢嶸歲月,壯大于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截至2020年底,我國電氣化鐵路里程達到10.6萬公里,高鐵里程達到3.8萬公里,一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氣化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正在快速延展。高鐵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
創業之路
中鐵電氣化人不負歷史重托,完成了跨時代的創舉,以奮勇拼搏的干勁和水滴石穿的韌勁,站在了高鐵“四電”系統技術的制高點,掌握了世界一流的先進技術,實現了中國電氣化鐵路技術從無到有、從普速到高速、從低噸位到重載、從國內走向國外、從追趕到引領的歷史跨越。
1961年8月15日,93公里的寶成鐵路寶鳳段電氣化鐵路建成通車,中國從此結束了沒有電氣化鐵路的歷史。
1975年7月1日,全長676公里的寶成鐵路正式通車?!度嗣袢請蟆房l長篇通訊《鋼鐵蜀道添翼飛》,從此,電氣化鐵路有了一個如詩如夢的名字——“添翼的路”。
經過20年的艱辛探索,到1978年,我國共建成電氣化鐵路1033公里。
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電氣化鐵路和高速鐵路進入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1998年,我國電氣化鐵路經過40年的漫漫征程,建成開通累計1萬公里。進入新世紀,鐵路建設進入快速發展的機遇期。2005年底,我國電氣化鐵路躍上2萬公里臺階,第二個萬公里僅用了8年時間。
2009年,我國電氣化鐵路運營里程突破3萬公里,躍升到世界第二位,距第二個萬公里用時不到4年;3年后的2012年底,我國電氣化鐵路總里程達到4.8萬公里,高速鐵路達到8600公里,雙雙躍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電氣化鐵路伴隨著民族復興的步伐,走出了一條追趕與超越之路。中國的鐵路牽引動力逐步跨入以電氣化為標志的高效環保、綠色低碳的新時代。
1958年9月,電氣化鐵道工程局成立;2001年8月,鐵道部電氣化工程局改制為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12月,成立軌道交通事業部,全面進入城市地鐵、輕軌建設領域;2003年11月,與西安鐵路工程集團公司實現并入式重組,次年取得鐵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2005年10月,成立運營維護管理公司,正式進入鐵路運營代維管行業;2006年12月,成立系統集成事業部,成為鐵路客運專線“四電”專業系統集成商;2007年7月,成立南京中鐵電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入PPP建設領域;2008年3月,高速鐵路接觸網零配件生產項目在寶雞保德利公司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時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速鐵路接觸網器材制造核心技術,并實現國產化;2009年5月,組建合資企業,主要從事接觸網導線和承力索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14年之后,先后完成了上海電氣化工程分公司、第二工程分公司、沈陽電氣化工程分公司重組,集團所屬電氣化專業公司達到9家;全面推進工業系統改革,成立了中鐵電氣工業公司,增強了發展活力;成立了智能交通與安全技術公司,為發展智能防災技術和生產弱電產品奠定了基礎;成立了石家莊機械設備租賃公司,為服務電氣化鐵路提供裝備保障。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實現了由專業工程局向“主業突出、相關多元”的企業集團轉變,憑借一體化產業鏈優勢,進一步強化了創新鏈、提升了價值鏈。
在全國已建成開通的電氣化鐵路中,由中鐵電氣化局集團設計和施工的占60%以上;在全國已建成開通的高速鐵路中,由中鐵電化局集團設計和施工的占60%以上;在全國已投入運營的城市地鐵、輕軌線路中,由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參與設計和施工的占到70%以上;中鐵電化局集團所屬的6個專業器材廠還承擔了全國電氣化鐵路和城市地鐵、輕軌80%以上的專業器材生產供應任務。
從白手起家建成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線,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建成單元重載運煤專線——大秦線;從建成時速200公里的準高速——廣深線,到建成秦沈客專;從建成采用無絕緣軌道電路四顯示自動閉塞的電氣化鐵路——鄭武線,到建成多專業同臺亮相的高鐵——津秦線;從建成京津城際鐵路,到建成完全實現國產化的京滬高鐵;從建成高寒地區高鐵——哈大高鐵,到建成穿越高原、風區和沙漠戈壁的高鐵——蘭新高鐵,建成地質環境復雜的滬昆高鐵;從建設高速鐵路精品示范工程京沈客專,到建成我國第一條智能高速鐵路京張高鐵,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始終站在電氣化鐵路技術發展的最前沿,勇當我國電氣化鐵路、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電”專業領域的開拓者、推動者和引領者。
創新之路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在技術發展的道路上從未停歇,在科研攻關的征途中從未止步,在技術變革的大潮中從未退縮,瞄準世界一流,勇攀電氣化鐵路、高速鐵路技術制高點。
通過重點工程的建設,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完成了多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行業重點科研項目,在一些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關鍵技術的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積累了山區、沿海、高原、戈壁、沙漠、大風、高寒等特殊環境條件下豐厚的電氣化鐵路和高速鐵路施工經驗。
2008年8月1日,我國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通車運營。通過原始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牽引供電系統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意義的時速300公里至350公里高速鐵路牽引供電系統技術標準、施工工藝工法和檢測驗收規范等,為創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鐵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是我國自主建設的高速鐵路標志性工程,全長1318公里,設計運營時速350公里,部分區段滿足設計運營時速380公里要求。由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承擔牽引供電系統前期科研攻關、勘測設計、關鍵設備和零配件制造、工程系統集成管理、施工安裝、試驗檢測,以及此后的長期運營維護。從1991年至2009年,先后五任設計總體負責人率領電氣化設計團隊進行技術攻關,完成了三輪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技術設計任務。
2009年7月15日完成“京滬高速鐵路電氣化修改初步設計”,隨后進入系統集成施工安裝。2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建成開通,京滬高鐵牽引供電系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項在中國鐵路乃至世界鐵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已經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掌握了高速鐵路牽引供電系統集成技術,構建了重載、長大干線、高鐵三種制式的牽引供電技術體系,提升了“科研設計、工業制造、工程施工、試驗檢測、運營維管和系統集成”六位一體全產業鏈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通過引進消化吸收,牽頭承擔了原鐵道部、科技部聯合國家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高速列車牽引供電技術”科研攻關任務,建立了我國高速接觸網受流理論及弓網動態模擬仿真系統,完成“高速鐵路牽引供電系統全動態仿真平臺”“高速鐵路接觸網懸掛系統研究”等幾十項科研課題和創新成果,其中15項獲國家、部級科研成果,為搭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牽引供電系統技術體系平臺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通過京滬、津秦等多條高速鐵路工程實踐,總結了高速鐵路電氣化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了通信信號系統等相關的施工工藝和技術標準。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依托寶雞科技產業園、保定軌道交通產業園、西安高凌開發區智能交通產業園、北京賽爾克瑞特電工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相關工業制造產業,工業研發制造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時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接觸網關鍵設備及配件材料實現國產化,高速接觸網配件、自耦變壓器、自動過分相裝備、330千伏牽引變壓器、GIS高壓開關柜、高強高導接觸網導線等高鐵牽引供電系統核心關鍵設備部件生產制造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研發應用了高鐵防災安全監控系統。高鐵線路沿線布置安裝防雷避雷裝置、道岔融冰、防異物侵入監測系統、防風雨災害監測系統以及電氣絕緣在線監測系統,能夠實現對危及行車安全各種災害的在線綜合自動化監測,提高了列車運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研發的恒張力放線技術、腕臂數控預配技術及高鐵鋰電精密擰緊系統確保了吊弦、定位器等一次性安裝到位;掌握了高鐵CTCS-2、CTCS-3列控技術,掌握運用了高鐵通信信號聯調聯試技術;參與編制了鐵路通信信號聯調聯試技術標準,參加了京沈等多條高速鐵路的通信檢測。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通過京滬高鐵以及2萬公里正線電氣化鐵路運營維護管理,業務涵蓋了車務、機務、工務、電務、供電、車輛、房建、給排水等專業,系統掌握了影響接觸網運營壽命健康主要因素及運營維護技術,掌握了時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牽引供電系統運營維護技術。
在打造京沈客?!八碾姟币淮纬蓛灩こ探ㄔO中,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創新組織架構及管理模式,成立了生產資源管理中心;研制了新一代數控預配平臺,實現了接觸網裝配工廠化、標準化;細化了54項施工工藝標準、94個作業指導書,為高鐵建設行業標準升級提供了寶貴資料。以此為標志,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開始進入智能牽引供電系統創新階段,施工手段已實現了專業化、工廠化、機械化、信息化,全自動腕臂和吊弦制作系統、BIM技術等在施工得到廣泛應用,京沈高鐵被命名為高鐵“四電”的示范工程,成為行業學習的標桿。
2019年開通的京張高鐵應用信息技術推進工程建造管理智能化、應用BIM技術推進工程建造過程控制智能化、應用自動化技術推進工程建造預配智能化、應用專業裝備推進工程建造安裝智能化、應用機器視覺技術推進工程建造檢測智能化,“智能京張、精品京張”成為鐵路“四電”工程智能建造新標桿。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憑借多年積累的專業技術優勢,大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核心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靠技術和品質贏得市場。中鐵電化局集團承建了國內42個大中城市地鐵、輕軌牽引供電、機電、通信、信號、自動控制等各專業工程項目;全面掌握了接觸網供電模式、第三軌供電模式、單軌跨坐模式、輕軌模式、低速磁懸浮模式、超級電容供電模式等各類型城市軌道交通全套核心技術;采用BT、BOT、PPP和代建等投融資建設模式,參建了北京首都機場線、奧運支線、南京寧天城際鐵路等地鐵項目,在業界獲得了良好的信譽和品牌形象。特別是太原地鐵2號線、南昌地鐵3號線開通運營,開創了中國中鐵“投資+建設+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的新紀元,把山西省會太原古城帶入地鐵時代,把江西省會南昌英雄城帶入地鐵換乘時代。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全面掌握了鐵路路基、橋梁、隧道、軌道等專業的施工技術,先后承建了京廣高鐵京石段、鄭西高鐵等線路的土建工程,參與了北京、南京、哈爾濱等多個城市地鐵項目土建工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獲得了工民建特級資質,建設了中國鐵路總公司調度樓、北京動車段、武漢調度樓、唐山站等多個標志性房建工程,建成鐵路站房181座;在南京寧天城際鐵路的建設中,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僅用2年即建設完成,在青奧會舉辦前開通運營。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憑借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優勢,積極推進海外發展戰略。從專業分包到系統總包再到EPC總承包,從工業產品輸出再到技術標準輸出,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成為我國軌道交通行業“走出去”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參建了坦贊鐵路,先后在伊朗、烏茲別克斯坦、白俄羅斯、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以色列、匈牙利—塞爾維亞等國家和地區承建了20多項鐵路工程,形成以中東、中亞、東南亞和中東歐4大區域市場為依托的國際市場開發新格局。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靠先進的技術、高品質的工程,引領行業技術發展,使“中國電氣化”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行業品牌。截至2020年底,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先后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3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2項、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19項、國家優質工程獎50項,還榮獲改革開放35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6項、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4項和其它國家級獎項20項。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參與編制了牽引供電系統的中國高鐵技術及工藝標準,以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成為我國電氣化鐵路的技術創新基地。截止2020年底,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共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18項,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51項,開發工法432項,共有授權專利661項。
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中鐵電氣化人不忘“產業報國”的初心,提出了“一條主線,雙輪驅動,三大能力,四個領先”的“1234”企業長期發展戰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堅持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雙輪驅動;做強核心產業鏈,聚焦“工程總承包、工業制造、運營管理”三大核心能力建設;以保持軌道交通機電專業技術領先為重點,實現人才技術領先、集成服務領先、資本運營領先、體制機制領先,打造享譽全球的軌道交通系統集成企業集團。
文化之路
一代又一代電氣化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改革創新、砥礪奮進,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鐵電氣化文化體系。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通過深入開展愛國主義、企業歷史和光榮傳統教育,使產業報國、服務社會的追求不斷強化,開路先鋒文化理念和“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促創干、爭一流”的電氣化精神不斷傳承,激勵了中鐵電氣化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斷為中國鐵路“插上騰飛的翅膀”。
以滿足員工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提升“中國電氣化”品牌形象為著力點,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由自然形成向積極構建轉變,由表層建設向內涵建設轉變,由形象建設向價值導向轉變,不斷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競爭力。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始終與國家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與人民心連心,當好“頂梁柱”,做好“壓艙石”,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央企力量。
2004年初春,全國電煤告急。承擔電煤運輸半壁江山的大秦鐵路不堪重負,急需進行擴能應急改造。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承擔了大秦鐵路2億噸擴能改造任務,舉全局之力攻堅克難,從開工到建成僅用6個月,為保證全國電煤供應做出了積極貢獻。大秦線2億噸擴能改造工程的成功,為中鐵電氣化局集團贏得“鋼班子、鐵隊伍”的贊譽。
2005年7月,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以總承包模式對京滬既有線實施電氣化改造工程,面對僅有一年的工期和特別艱巨的施工任務,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黨委發出“決戰京滬、期到必成、建必精品”動員令,上萬名施工人員和近千臺施工機械從全國各地迅速調進京滬線,在全長1453正線公里的京滬鐵路掀起會戰高潮,依靠施組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堅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安全優質高效完成了施工任務。
為建好京滬高鐵,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不僅進行了充分的技術準備,配備了先進的施工裝備,還深入開展了“挑戰新時速、砥礪再奮進”主題教育活動,牢固樹立“干高鐵、想高鐵、融入高鐵”的高鐵意識,大力弘揚“勇攀科技高峰,爭創世界一流”的高鐵精神,用施工安裝的精度保證高鐵列車的速度,保證高鐵運營的安全。
2008年春運期間,南方遭遇冰凍雨雪災害,京廣鐵路告急,他們挺身而出,迅速投入到京廣鐵路南段搶險中,8天搶通173公里供電線路,恢復了鐵路運輸。在汶川特大地震寶成鐵路109隧道搶險中,他們舍生忘死,奮不顧身,連續奮戰12天,搶通救災運輸的生命線,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通令嘉獎。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駐守在湖北武漢的中鐵電氣化局集團西安電化公司武漢分公司40名黨員和員工組成“抗疫突擊隊”,在短短5天時間里,先后援建了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等四所方艙醫院,累計為2000張病床安裝線槽及線管25公里、布設電線65公里、安裝插座4000余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城鐵公司北京分公司經過12個日夜奮戰,完成北京地鐵7條線路32個車站156套熱成像體溫測試儀安裝調試任務。在北京市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兒的關頭,緊急抽調18名下沉干部成立疫情防控突擊隊,前往北京市豐臺區新發地周邊封控社區開展志愿服務,7天時間協助醫務人員完成萬余人的核酸檢測工作,彰顯了中鐵電氣化人的責任與擔當。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黨委不斷加強“三型黨委”建設,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落在實處;堅持守正創新,推進深度融合,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精耕細作“五小”工作法,編輯出版了《黨務工作1000問》,取得了《黨建質量進階管理系統》研究成果,“中國電氣化”品牌更具時代化;通過不斷推出《電氣化人的故事》等企業文化產品,使“中國電氣化”品牌更加社會化。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獲得全國文明單位、中國自主創新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百佳單位和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涌現出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巨曉林,全國勞模、鐵路建設的老黃牛張增學,全國勞模、科技領軍人才林云志,全國勞模、“藍領狀元”何軍,全國勞模、鐵路信號逐夢人胡正偉,火車頭獎章”獲得者、全國鐵路勞模戴春榮,北京市勞模、“創新達人”趙際順,中國中鐵“十大杰出女性”、北京市勞模黃紅,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獲得者丁秋迪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實干、創新、奉獻”的電氣化工匠精神。
站在新起點,走進新時代,中鐵電氣化人將永立時代潮頭,勇擔建設世界一流電氣化鐵路和軌道交通工程的歷史重任,以高品質工程、高質量服務,造福中國人民和“一帶一路”各國人民,堅定地向著軌道交通機電建設規模世界第一、軌道交通機電集成服務世界第一、軌道交通機電施工技術世界第一、中國電氣化品牌享譽全球的發展目標闊步邁進。